节约用水,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到宿迁大地,融入进宿迁人心,升华为宿迁行动 宿迁网讯 为更好普及水利知识,倡导节水爱水氛围,3月25日下午,宿迁市在人民广场举办了第27届“世界水日”暨32届“中国水周”摄影展,展期三天,以丰富的图片,共同推介宣传宿迁市节水和水资源管理工作。 据悉,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我市都会举办此类摄影展,而今年的摄影展以“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原管理”为主题,由宿迁市水利局、宿迁市河长制办公室、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宿迁分局、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宿迁分公司、沂沭泗局骆马湖水利管理局、宿迁银控自来水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摄影展分为保障水安全、引导水节约、弘扬水文化、严格水管理、修复水生态五大部分,充分向广大市民宣传介绍我市水资源保护与治理取得的成绩,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节水爱水和水资源保护中来。 活动现场,市水利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向参观人员发放了我市节水和水资源管理工作等宣传手册。“看到这些美丽的照片,我真是高兴,印象最深的就是马陵河,以前的马陵河就是一条臭水河,经过市政府的治理,现在的马陵河真是水清岸绿,我们也愿意到沿河而建的公园里散步,作为一名老宿迁人,生活在优美的环境里,我感到很幸福。”在展板前认真欣赏每一幅照片的董建国说,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而水资源更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事情,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水是万物源泉,也是我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我市位于淮河、沂沭泗水系下游,河网密布,水域面积超过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全市8555平方公里需承泄上游21万平方公里来水,大量水资源属于过境水,蓄水条件天然不足,导致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宿迁属于典型的缺水型城市。大量的水来自南水北调提升泵站长江调水,可以说,每一滴都非常珍贵。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背景下,我市水生态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水资源高效利用也迫在眉睫。对此,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立足“江苏生态大公园”,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方针,用改革激发新动力,下大力气维护水环境,推进全民节水护水行动,以高效的水资源利用助推高质量发展。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依法科学管水,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宿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率先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形成河湖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合力;相继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宿迁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宿迁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等文件,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2018年全市年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29.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了21.2%、20.8%,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2015年我市创成了国家节水型城市,2018年又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近年来,我市结合新时期的治水思路,精心组织节水型载体的创建工作,沭阳、泗洪、宿城和宿豫四个县(区)都创成省级节水型示范县区,宿豫区还创成了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以节水载体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企业节水技改,推进节水减排,倒逼产业升级;掀起厕所舒适用水革命,“高效节水无异味型便器”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马陵中学投入使用;充分发挥节水教育基地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生节水意识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累计受益人数10余万人。建成省级节水教育基地4个,创建省级节水型载体312个。围绕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三大领域,把节水落实到关键环节。农业节水方面,累计建成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工业节水方面,加强再生水利用,制定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污水处理厂尾水,全市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1800万吨。生活用水方面,加大节水器具的推广力度,持续推动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中心城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县城节水器具普及率达95%以上,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12%左右。 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引领,实施农村清流工程,打通断头河112条,城乡水环境焕然一新。推进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3%,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高标准打造16条生态示范河道,建成10个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6个水美乡镇、120个水美村庄。实施了分淮入沂、区域供水通村达户等一批重大工程,淮河流域、沂沭泗流域防洪标准分别达到百年一遇、50年一遇,区域供水通村率达100%、入户率达92.5%以上。洪泽湖、骆马湖实现了全面禁采,有效保护了河湖健康生态安全。 (责任编辑:网投网站-澳门网投官网) |